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位尊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首。它用氧化钴为着色剂,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然后施以一层透明薄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因其经久耐用、无铅无毒、瓷不碎、色不褪,被世人称作“永不凋谢的青花”。
青花瓷器,其瓷胎骨细腻,晶莹柔润;其色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其釉光亮洁净,白中泛青。青花瓷是一门单色艺术,在纯一的蓝色中演绎浓淡干湿、厚薄嫩枯的多层韵味,使之产生变化无穷的效果。前人有云:料分五色,色现数重。独有青花瓷,于单色中绽放异彩,于简朴中传达奇韵,色单而调不单,成为中华陶瓷艺苑的一朵奇葩。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初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及至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期发展到顶峰。早年通过古道“丝绸之路”,青花瓷远销地中海沿岸各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带去大批青花瓷,遍及越南和马来半岛的30多个国家,不少珍品现被收藏在英、美等国博物馆。
手绘青花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技法讲究“水路均匀”,“水路”犹如国画中的空白。通过“水路”的巧妙安排,使画面的穿插、虚实的处理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在构图上,既突出画面的装饰美,又通过“水路”的安排,使得画面疏密有致,虚实呼应。
古代的青花瓷,以青料单色为主,以国画技法为表现形式,形成蓝、白相间的素色画面。虽然明清时期不乏青花釉里红、青花斗彩作品,但总体还是以单色为主,绘画题材,多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内容。
现代青花瓷,不仅保留了传统青花的勾线、分水技法,而且吸收了国画勾、皴、点、擦技法,以产生错落有致的肌理感。现代青花艺术是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融入青花艺术,用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来描绘自然,抒发性情是现代青花的主要审美特征。青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其包含的内容是有限的,然而现代艺术的创作理念及艺术观念在不断更新,这为现代青花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使其不仅在形象上折射出现代人的审美心理,同时也通过抽象的语言,表现出当代人的精神境界。